西部文艺网
繁荣文艺事业
弘扬艺术中的真、善、美
文章详情

心魂征文:上河图

众人皆知清明上河园是对于上河图的模仿,殊不知两者的相似之处仅仅止于皮相而骨子里正好反对,上河图最反对的就是一个中心的确立,即便是画面中间的拱桥部分被一致认为的高潮部分,纵览全图无疑是对于戏剧性冲突的否决。


    如果用一个个节目或故事讲述这幅画就有点进退失据不知所云,清明上河园用一个个好玩的节目串联起来,从上河图是看不到特殊的焦点即所谓的如火如荼的演绎成分的,所有的不过是生活的场面与潮流而已。有热闹的场景如桥下的渡船以及看客,当渡船顺流而下即将恢复平时模样,一个转瞬即逝的场景换来一声惊呼,然后复归于街市的平淡与安宁。



    这幅画是以卷轴形式展现出来,这就不免令人想到随着画卷徐徐展开到了最为惊心动魄的结尾将上演图穷匕见的剧目,可我们实际看到的却是从郊外的垂柳与清风拂面再到田野河流卷起的微波,大自然的风声水起即是发端又是终结。


    我在开封会客厅读到一本从各自角度研究上河图的专辑,其中一篇是地理学家从地形地貌即物理环境气候因素大谈特谈,虽然言之凿凿证之合理,可我走出大厅步入大街小巷不禁哑然失笑,一条鱼根本不用提供一份水文报告,只有岸边的观察者才会进行测量一系列的数据。我像一条鱼混入人群的河流,随时随地的感受得到大河之畔平原古城的气息,即使有一些数据表明左右的转向与岔道,那也不过是随物赋形的跟随与顺从罢了。我们从来不用读懂地理学的标记然后上路,对于身在其中的我们一篇地理研究的文章也只有姑妄听之而已。




    其实,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最佳方式是在微醺之时,当我们身处闹市而陶然而醉于是身边的喧闹与摩擦全当耳旁风,一切无关紧要的事情随风而逝,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从来不曾消失的生活的热浪与气流裹挟着我们,如果硬要我们找到一个平常日子的亮点殊非易事。


    可我们在孟元老细致描述的建筑街衢衣食住行的常态结构度过每一天,而这个每一天包括当下一刻的我们,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上河图看似简单平常,可透过表象却是对于生活的无所不包的揭示。不必考证我在哪里或做着什么,我可以在画面的任何一处,我在桥头看热闹或者岸边的人行道徘徊,或在街巷深处喝酒作乐,我不再是一个鲜明的个体而是汇入到生活河流的分子,我即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再也无法显示出别样的个性或色彩。


    生活是反英雄主义的,连州桥上的牛二与杨志的争执与暴力场景也不被收容。生活没有中心并不意味着中心体验的失传,而是每个人的行为都将是微不足道的中心,是一次酒后的狂喜以及其他数不胜数的行为方式,亦如孟元老所描述的饮食住所节气嗜好等节目。




    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生活的节律行动,从而被生活的潮流推动向前,我们所有的不过是一次邂逅宴饮观景等细节,这种总体上的丰富与多样性就像生活的河床翻滚流淌,没有一刻的消停或终止,但又不曾溢出河床或漫过堤岸。


    当我从上河图而非从个别专家的研究与发现中跳脱出来,我才真正的如融入到上河图所表现的松散而有趣的生活景象,也许我正在为远道而来的骆驼的队伍好奇观望,也许我在一个酒店的窗前小酌闲聊,也许我就是熙来攘往的人流一个过客,我一边看着对方而我同时也成为对方观看的对象,我们几乎不分彼此,而我们是多么渴求把自己从芸芸众生相中分离出来啊。我意识到除了吃喝拉撒睡以及生活的表象与定位还有超越与梦想,我感到冥冥之中一双眼睛窥探着我,那就是穿透古今的上河图作者的观察与描绘还有孟元老的文字记述。




     尽管我从一幅画一本书中没有看到自己的明显标志,我只是作为一个符号出现在文字与线条的绘本,我从一本书一幅画看到自己在无规则运行之中的一点规律,那是从一幅画的全景式俯瞰得出的结论与效果,我就在画面占据一个点位。


    从孟元老的文字的叙述感受到我的每天的体验与尝试,我正是借助于一个符号活在画面与文字之中,于是一幅画一本书在我眼前栩栩如生的流动起来,这是我的呼吸也是生活的气息,我像古人那样的存活或许古人就像我一样的穿过街道,也许生活的河流将会改道漂移,而我不过是一个软木塞随波逐流而已。


关于作者:


徐保越  著名学者  诗人  美术评论家


作者作品推荐:


我之于卡夫卡

扫街

对话铁塔

坚持备注岁月

春晚 于一只猴子的意想

与自然之林野

莹莹火烛 盈光现

千年古城平遥

艺术与街景

奶奶


文章分类: 文学
分享到: